• 1
      学校活动  
学生活动
教师活动
教育教学
综合拓展课程
社团活动
校务视角
教师活动
让教育家精神的光辉照亮教育现实之路——张克运专家对话大四中教师
[ 发文时间:03-20 16:04    点击数:732 ]

2月13日,重庆大学城第四中学校迎来了一场涤荡心灵的教育思辨之旅。著名教育专家张克运以“让教育家精神的光辉照亮教育现实之路”为主题,深度剖析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与使命担当,同大四中教师们开启了一场关于教育家精神的对话。

张老师从哲学的起源娓娓道来,引用泰勒斯的“认识你自己”,苏格拉底的“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”的箴言,借诸子百家对知识的谦逊态度,警醒老师们知识浩瀚、学无止境。教育家精神首在“勤学笃行,求真创新”。他强调,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教育者须以“终身学习”为舟楫,破浪于知识更迭的潮头。从“为人之真”到“为学之新”,教师当以知行合一的实践,回应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一根本命题。

提及育人智慧,张老师以“因材施教”为纲,提出“教育即唤醒”的哲学命题。他强调,教师要针对学生个性,善于用不同的方法,唤醒学生心灵。

张老师借“乔治·马洛里勇登珠穆朗玛峰”的故事,诠释理想信念的永恒价值。他提出,在价值多元的时代激流中,教师须以“立德树人”为锚,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伟业。其言深意切,老师们记录下所思所想,受益匪浅。

谈及教育家精神,张老师将其升华为“以文化人”的弘道追求。他呼吁教师要做中华文明的薪火传人,在课堂中构筑文化自信的精神长城,始终牢记党的教育方针,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“教育之伟力,根植于无差别的仁爱。”张老师援引苏霍姆林斯基“无爱则无教育”之箴言,将教育者的格局升华至家国情怀。他指出,斤斤于得失者难成教育大器,教师唯以“不争之德”践行奉献,方能抵达“名利自来”的至高境界。此时,全场寂静无声,老师们都沉浸在对教育责任与理想的思考中,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,这掌声既是对张老师观点的赞可,也是对自身教育责任的一种承诺。

张老师以蒙田“惬意生活即最豪迈事业”作结,引发大四中教师们的深思:教师不仅是职业,更是生命的修行。张克运先生的教育家精神,如同一把火炬,照亮了四中教师前行的路,也点燃了大家心中的火种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,或许正是这样的精神,能让教育回归本质:在深耕中见证成长,在细微处书写史诗,在信仰里抵达永恒。

张克运,男,20年校长经历。曾任重庆市沙坪坝区督学,沙区教育学会副会长。历任教育部国培专家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培训专家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培训专家、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校文化分会理事、重庆市中小学校长市级培训专家资源库专家、重庆市义务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、西南大学培训学院基础教育领域培训专家、重庆市儿童教育资源库专家。

  •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: 无

  •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: 无

  • 扫一扫,关注公众号
    返回顶部
    重庆市大学城第四中学校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-2017
    渝ICP备17008868号-1